close

看過一些書,也經歷過幾次的小風小雨,雖不敢稱大遇到狂風暴雨,但一路這樣走過來。
我的感覺是,那些希望別人感受到自己付出關心的人,很少用對方希望得到的方式去付出。
卻抱怨對方不懂得你的好意、你的關心。可能,你為此用了很大的心思,對方好像不那麼領情。

試著用對方能感受到的方式去付出,而不是一昧地用自己愛他的方式。
記得前幾天晚上看到一本書,作者談到他看過一部電影。
男主角對女主角說:「我知道妳愛我,而且妳也正以妳的方式愛我,但那對我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。」
多麼坦然而誠實,卻不禁讓人擔心女主角會因這句話受傷。
在現實中,很少人會用這樣為對方著想的語氣、用詞對女主角這樣講。
很多是以更負面的情緒去回應,或消極地不予理會、漠視。
EX:「你很煩,你知不知道。」「可不可以不要吵我」「你懂不懂…」「你不要…」「你幹嘛…」…
諸如此類,讓我們覺得灰心喪志,不懂為何我們這麼用心、這麼關心、這麼愛對方,對方居然不領情,還潑冷水,難道我們的愛這麼難以讓人接受?

每個人或多或少,都曾覺得別人對你某些行為的碎碎念,讓你覺得很煩、討厭。
但你是否曾想過這些極可能是關心你、愛你的「具體」表現?
基本上,讓你覺得很煩很討厭,你就不會覺得他是「愛」你、「關心」你。
同樣道理,把「你」放到那個角色上,你會怎麼做?

我們都關心對方、愛對方,卻常用不恰當的方式去關懷對方。
動機對了,方法卻不是很適合。在受到「不等值」的回應後,受挫、受傷…。
我知道我們都愛著我們關心的那些人,也正以我們愛他們的方式去愛、去關心。
受到的挫敗、傷害,大部分是「自找」的!
請多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表達你的關心、愛意。
因為,愛不是你說的算!

- - - - 總是有很多話,卻老是會忘記要怎麼說的分隔線- - - -

在很久以前,曾跟老爸反應過類似的事!
但他卻一幅很受傷的表情跟語氣:「不要就算了,下次我就…」
二分法分的很嚴重!不論什麼事都用二分來看來。
如果不是好的,就是壞的。那灰色應該算在白色還是黑色?orz
覺得自已說話不被人接受,所以就不說、不做了。
但明明我就已經很婉轉地反應,我還不像文中的那些人那樣大量使用情緒用詞。
不管怎樣,只要我老爸聽到他不想聽、刺到他的心的,他就會一概統統不聽到底。(除非你是他圈圈裡面的人)
年紀愈大,愈明顯。我想,我終於懂,為什麼有些人對老人家有偏見。
近來,更以「反正我的生活就是這樣,別想改變我」、「該做的我已經做了,剩下是你們的…」
之類讓人難以介入、下手的話。
不看不聽不去面對,也許這方面,是我跟他學的吧!
以為不去面對,就看不到問題,問題自然會解決。
出去玩、出去釣魚回來,就認為事情已經被解決。


不知道該怎麼說!也許,我也是只用我的方式去關心他吧!反而讓他更難受。
不過,不聽,也不會有溝通。就算講出內心話又怎樣?事情還是沒解決。
如果女主角沒把話聽進去,也沒做改善,那麼,事情也不會有轉寰的空間。
但,是誰讓誰難受,又是一個問題。
會不會,女主角做這些事,也是由於男方某些方式、想法引起。
無解,我也不想討論這種怪事情。

- - - - - - - - -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takun 的頭像
    Otakun

    誰都有不一致的言行

    Otak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