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常看報紙,也不喜歡看報紙,總是愈看愈不舒服。
世界上好事壞事不少,怎麼報紙就是有辦法大部分的版面都報壞的?
今天,老爸怕我沒看新聞,不知道時事,所以特地買份報紙回來要我看。
社會、財經、娛樂隨便翻,翻到家庭親子的地方,看到了有趣的內容。
摘自 2008年7月29日 自由時報 家庭親子D12版
<女兒看不下去> - 老媽潑冷水 孝心也打烊 文/蔡佩蓉
前陣子去澳門一趟,吃了好多美食,也帶回了好些土產,想和家人分享。
不久接到了我老媽的電話,劈頭就說:「妳寄回來那是什麼啊?妳妹婿說有夠難吃的!下次別買了,老是亂買有的沒有的,別亂花錢,存起來啦!」正在上班的我,簡直是沒心情工作了,心裡不斷地冒出:我只是想和她分享,我覺得不錯吃啊,所以想給她嘗鮮試試,這樣錯了嗎?
…
真的是想拜託一下全台灣苦過來的老媽們,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完全不懂你們的辛苦,只是回饋的方式,不是你心裡要的那個而已,所以可不可以幫幫忙,用詞稍微修飾一下,別打搶得這麼嚴重,偶爾也鼓勵或稱讚一下孩子們的孝心,不要老是澆得我們滿身水,又嘆孩子都不貼心。
<媳婦看不下去> - 公婆負面思考 專講難聽話 文/采依
…
最近,先生加班多,工作疲累,無意中在電話中向婆婆提起,婆婆的回答,不是關懷、不是疼惜,而是「誰叫你要選這種職業?怪你自己啊!」
「你就是沒聽我的話,當初不好好認真讀書,如今才這麼累,活該啦!」
這是什麼回應?聽到婆婆的回答,真讓我火冒三丈,氣到抓狂。
看到老人家早上只啃白饅頭,怕營養不良,我好心煎了個蛋餅,卻被公公、婆婆說:「原來你們日子這麼好過喔?現在浪費,以後就知道苦!我們那麼省,你們是沒眼睛看喔?」唉,一片好意都可以被誤解至此,我還敢自找麻煩嗎?
公公也是如此,只要不順他的意,不聽他的話,他絕對天天念,念到你受不了為止,最後還加上一句:「我只是給你意見參考,聽不聽隨便你,出了事別找我,我是不敢給你做決定,背責任的,好壞都是你的事!」
看完只能說心有戚戚焉!跟我家老爸老媽很像。OTZ
真的是同一個模子出來的。
只是我媽不會像後面那個公公婆婆那樣講話很刻薄。
我媽是就事論事,卻沒顧慮到別人的想法,比較像是前面<女兒看不下去>篇中的老媽子。
後篇根本就是我之前辦公室的魏大姐。
做不好被念就算了,連好心多做的事,都被誤會浪費時間做閒事。
如果剛好之前做錯事,就開罵,連帶地後面做的事也一併罵進去。
加上好心說教,卻一幅別人不聽,別人做事一定會做不好。
講話超酸超刻薄。
有一次還說:「不想待我這裡,是因為這裡沒溫暖。」
拜託,對別人又沒很好,怎麼會溫暖?還在那邊自怨自艾,以為別人不懂她的好。
根本沒反省自己對別人應該要多好,別人才會領受到她的好。
偶爾一次請大家吃東西,誰曉得是因為請好吃還是因為請難吃。
全部加起來只能說「布輸虎」
另外一個林X如也是這樣。
講話很酸又不懂體諒別人,看到別人爽,就心裡不是滋味。
請別人吃東西,也不見得是請好吃。
自己不喜歡吃,所以請別人吃,這理由還勉強能接受,
覺得難吃,所以請別人吃,這樣叫好心請吃東西?見鬼了。
(老實講,不喜歡吃,有時候也是因為覺得難吃才不喜歡吃,原因都一樣,但講出來的,感覺就不一樣。)
另外,我也想拜託一下苦過來的各位前輩、長輩們!
講話用不著這麼尖酸刻薄,也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想,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。
不要光用那苦過來的經驗去衡量別人,經驗法則不是每個人都適用。
不是所有的時代,每個人要像你們這樣過才叫認真生活、珍惜生命、珍惜資源。
也不是講話刻薄,別人才聽得懂你們說的話。
雖然這樣比較能聽出你們的情緒,但那不是我們要的,對吧!
溝通完善、增進彼此的信任及思考面向應該才是造成雙贏的局面。
有話好好講,幹嘛讓自己這麼顧人怨?
長輩有長輩的立場,但我們也有我們的想法、做事態度跟自尊。
如果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,不該只是擺姿態,用尖酸刻薄的話念我們。
那不是給我們指教,而是指教我們。(用您尊貴的手,指指點點教訓我們。)
對吧!林X如跟魏姐!
註:我真覺得我挾私怨報仇。XD